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,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,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,聚集在一块。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?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写重阳节的作文7篇,供大家参考借鉴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写重阳节的作文 篇1
菊花,又叫黄花,属菊科,品种繁多。我国是菊花的故乡,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。菊是长寿之花,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,所以人们爱它、赞它,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。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,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;因此,重阳又称菊花节,而菊花又称九花。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俗的组成部分。宋代《东京楚华录》卷八:“九月重阳,都下赏菊,有数种。其黄、白色蕊者莲房曰‘万龄菊’,粉红色曰‘桃花菊’,白而檀心曰‘木香菊’,黄色而圆者‘金龄菊’,纯白而大者曰‘喜容菊。无处无之。
明代,在《陶庵梦忆》中记载有:“兖州绍绅家风气袭王府。赏菊之日,其桌、其炕、其灯、其炉、其盘、其盒、其盆盎、其看器、其杯盘大觥、其壶、其帏、其褥、其酒;其面食、其衣服花样,无不菊者夜烧烛照之,蒸蒸烘染,较日色更浮出数层。席散,撤苇帘以受繁露。”
清代赏菊,如《燕京岁时记》:“九花者,菊花也。每届重阳,富贵之家,以九花数百盆,架度广厦中前轩后轻(轩轾,车前高后低叫轩,前低后高叫轩,比喻高低优劣),望之若山,曰‘九花山子’。四面堆积者,曰‘九花塔’。”在《清嘉录》中记苏州赏菊活动说:“畦菊乍放,虎阜花农,已干盎(古代腹大口小的器皿)百盂担入城市。居人买为瓶洗供赏者,或五器七器为一台,梗中置熟铁丝,偃仰能如人意。或于广庭大厦堆垒千百盆为玩者,绉纸为山,号菊花山。而茶肆尤盛。”另如《金瓶梅》、《浮生六记》等书中也有赏菊之记载。至今,重阳节期间,各大公园也仍组织大型菊展,并将菊缚扎成各类动植物,人物等造型,十分美观。
写重阳节的作文 篇2
今天是重阳佳节,我的小脑袋瓜里一直在思考:该为爷爷奶奶做些什么呢?我冥思苦想,突然,我的灵感一闪。对了,爷爷不是新买了一部手机吗?那我就教爷爷怎样用手机吧!
下午,我回到家,快马加鞭的把作业写完,就跑去找爷爷。到了爷爷家,我先把手机找了出来,接下来就是“上课”了。
我先教了爷爷最基础的,开关机。啊哈!这个倒是比较容易,爷爷也很聪明,我一示范他就会了。接着,我讲了一下解锁,爷爷也立刻就会意了。
到爷爷把这两样完全弄明白后,就是稍难一点的拨打电话了。我先用我的手机做了一下示范,又手把手地教爷爷。看爷爷那迷迷糊糊的样子,我又给仔细讲了一遍,爷爷他自己拿着手机捣鼓了半天,哎,终于也学会了。
紧接着,就是最最难也最麻烦的发短信了。还好,爷爷还懂得一些拼音的知识,这就好办多了。可过程并不是那么顺利。我先帮爷爷挨个把拼音认了一遍,又给示范了好多次,爷爷每次都信心满满的说懂了!可手机一上手,爷爷就又有点犯迷糊了。我给讲了几遍,又拿出了几个生字让爷爷拼出来,前边还挺好,到了后边,就不行了。
爷爷边看着生字,眉头就一点点的皱了起来,表情也严肃起来。过了好长时间,他的眉毛又一点点的舒展开来,微笑又浮在脸上。我知道爷爷已经攻下了难题,不由得会心一笑。
我接过手机一看,全对!我又在手机上打了这几个字:爷爷,你真棒!爷爷看到后,哈哈大笑,我从没见过爷爷笑得这样甜,这样开心,活像一个老顽童!
以后,我要多为爷爷做些好事。啊!重阳节里幸福的爷孙俩!
写重阳节的作文 篇3
青山依旧,故乡依旧,我已长大,可是您已不在!亲爱的太爷爷,我好想您!
不知不觉,又到了重阳节,这可是您最喜欢的节日。记得原来重阳节,您总是最开心的,“忙上忙下”,虽然也帮不上什么忙,但却“不亦说乎”!您喜欢坐在菊花丛中,微微摇着躺椅,让我坐在您的腿上,一遍遍不厌其烦地给我讲着重阳节的来历。您的文化水平并不高,尽管如此,您却总是尽自己的全力,用最生动,最有趣,最幽默地语言来装饰您的故事,每次都能给我带来不同的惊喜。可现在您又在哪里呢?望着远方那一轮残月,又开始想您。您那慈祥的.笑容,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,我遥望蓝色的天空,渐渐的,天空中,映出了您的面容……
如今重阳,我站在往日的小路上,习习秋风,夹杂着思念,吹乱了我的思绪,古往今来,人们都喜欢悲秋。现在,我终于明白这“悲”从何而来。“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”。此时此刻,我反复咀嚼着这句诗的韵味,尝到“少一人”中包含的那份沉甸甸的思念,其中有对现实的无奈和对过往的追忆。我沉迷于这迷离的秋色中,试图寻找昨日那一幕幕珍贵的画面!
您爱菊,种了满满一院子的菊花,我认为菊花“不吉利”,而您却笑着说:“我和你太奶奶是在重阳节认识的,菊花是我们的爱情之花,对我来说是最吉利的了!”您是多么珍爱那一院子菊花呀,甚至有时疼爱花比疼爱我的程度还深,小时候,懵懂的我摘下几朵来把玩,都会被您严厉斥责一番。
如今,菊花依旧盛开,只是人不在,我也终于懂得了“物是人非”的道理。路过的邻居们每逢见了都会称赞:“啊呀,你们的菊花开得可真好!”是啊,花开得是好,但只有我知道其中的原因,这花,是用爱浇灌的,它里面溢满了浓浓的爱呀。
看着满园的菊花,我的心充盈着浓浓的爱,我忘不了您,忘不了那菊花,更让我永远忘不了的,是在这个菊花飘香的重阳,去告诉人们,及时行孝,莫等到“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养而亲不待”的时候再追悔莫及!
写重阳节的作文 篇4
重阳节在当代青年心目中的淡化,反映了传统文化对年轻一代影响的日渐式微,写重阳节的文章作文。年轻人可以用学习压力大、工作竞争激烈等客观因素来解释自己的这种忘却,但无法回避的另一个事实是,在传统节日被淡忘的同时,西方节日却在不少年轻人中风光无限。如今许多年轻人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,却对中国传统“七夕”节不屑一顾,就是一例。
事实上大多数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形式,是传统伦理观、价值观的特定反映形态。然而我们不少年轻人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在重阳节登高、赏菊,更无法体会其中所孕育的尊老敬老的伦理内涵。在此次调查中,90%的年轻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,但从未想到在重阳节为父母送去一份祝福。这种对重阳节“有名无实”的认识,反映了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在不少年轻人观念中的某种弱化。
当然这种弱化需要辩证地看待。对于传统文化中糟粕的东西,这种弱化无疑有益。但是对于那些类似“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”、“贫而无谄,富而无骄”之类优秀的东西,这种弱化就不应该了。因为,恰恰是孕育于后者之中的伦理规范与价值观念,成为构筑现代人格的重要力量之一。
在重阳节被一些年轻人逐渐淡忘的背后,我们看到的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脆弱,好在这种淡漠已经引起社会的注意。目前北京已有25所中小学把诵读四书五经的部分内容列入课程表。在全国估计已有100万孩子开始把诵读古诗文作为日常学习的必修课。
我想重要的不是孩子们背了多少古诗,而是让他们多了解一下自己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,并在这种优良文化的哺育中真正成为“知书达理、尚礼重义”的栋梁之才。
写重阳节的作文 篇5
农历九月初九,两阳相重,故叫“重阳”,重阳节又是“老人节”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,或登高以锻炼体魄,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。
重阳这一天,人们赏玩菊花,佩带茱萸,携酒登山,畅游欢饮。九月重阳,天高云淡,金风送爽,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,因此,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。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,无高可攀,就防止米粉糕点,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,借以示登高(糕)僻灾之意。
重阳节还有插茱萸,饮菊花酒,吃重阳糕等风俗。茱萸,也叫越椒,是一种重要植物,气味辛烈,可以防止恶浊重阳花糕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种节令美食。
宁静的傍晚,我独自一人站在林荫道旁的一棵树下,阳光斜斜地织下来,细碎地穿过零落的树叶,在我的眼睛里投下斑斑驳驳的闪亮.而我却丝毫不能从那光芒中获得温暖,反觉得有一种从骨髓中散出的凄冷.看那枯黄的树叶光华不再,即便在这尚暖的风中也要冻的瑟瑟发抖,坚持不住就要飘落下来,像蝴蝶绝美的舞蹈,而后归于寂寞.裹衣离开,我感觉自己就像那些被抛弃和遗忘的败叶,远隔亲人好友,在这遥远的城市呼吸陌生的空气,咀嚼思念的苦果.
窗外,一阵秋风吹来,我再一次抬头看那些纷飞在空中的枯叶,忽然觉得它们很像自然的信笺,而关爱是一枚世界通行的邮票,枯叶用尽最后的生命燃烧成一缕缕阳光纯净的灿烂,给无数异地的亲朋好友传递温情与祝福,让世界不再孤单.原来只要心心相印,距离永不会阻隔真情;其实只要真情恒久,天涯也不过咫尺比邻.
"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.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."穿越历史的烟云,又是一年重阳,再颂经典,宛如心声……
写重阳节的作文 篇6
九月初九是重阳节,是老人们的节日。看到爷爷奶奶高兴的样子,我也感到很幸福。
从很小时候起,爷爷、奶奶就总给我讲他们小时候的故事,在那个时候,没米、没面,连馒头也吃不上,她们小的时候吃的是玉米苞、树皮,没有电,点的是煤油灯,穿的是十分破烂的衣服,补了又补。现在条件好了,我们吃的是鸡鸭鱼肉,还能够看电视、玩电脑。穿的是名牌衣服,颜色鲜艳款式也多,老爷爷、老奶奶们以前的日子真是苦呀!
现在生活好了,而大人们却把老人们送进了养老院,不管他们了,每次和爸爸、妈妈出去时,在大街上看到拾破烂的老人们,我就想给他们点钱,但是我又没有钱,真是惭愧,难道这些老人不值得我们尊敬,不值得我们关心照顾吗?老人们把自己的孩子抚养成人,吃尽苦头,甚至有些人还打骂老人,不孝顺,把老人赶出家门,他们怎么能忍心。
想想以前老人们所受的苦,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抚养儿女们长大成人,我们应该多关心老人,爱护老人。可以给爷爷、奶奶捶捶背,洗洗脚,还可以去养老院给老人们表演节目,逗他们开心。虽然你只做了一件很小的事,但是你却温暖了老人们的心。
我们应该尊敬老人,关心老人,让他们度过一个快乐、安详的晚年。
九九重阳节,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节日。我觉得孝敬老人不仅仅在重阳节这一天,在平时、在每一天、在每时每刻。
版权声明
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,仅代表原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,文章仅供学习观摩,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。
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@rediffmail.com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本文地址:http://www.15033.cn/zuowen/huatizuowen/jierizuowen/2021-12-05 081818/688354.html